在美韩凝视下,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亲自登上并参观“崔贤”舰,曝光了这艘驱逐舰的内部景象。
这场亮相,表面是一次金将军对这艘驱逐舰的军事视察,实际上是起到了政治、军事、舆论三管齐下的作用。朝鲜通过金将军亲自登舰,把“崔贤号”展示给国内外,不只是向朝鲜人民宣示军队威严,也是在告诉美日韩:你们的眼睛和眼线,我都看得见。
需要注意的是,这艘驱逐舰在外观和配置上都进行了显著改进:垂直发射系统整合为“一坑四弹”,“一坑四弹”通常指的是把体积更小的导弹四枚装入一个发射单元,在相同舰体空间里显著提升弹药密度,短时内能发出更多拦截或对海打击射次。
此外,“崔贤”号驱逐舰新型近防炮替换了AK630,AK-630是经典的六管近防炮,靠高射速打击来拦截近距离来袭目标,此举意味着朝鲜军工短程防御体系在快速更新换代。
另外,原本的近距离反坦克/快艇导弹位置换成了干扰弹系统,舰桥雷达重新设计了一番。这意味着更好的多目标跟踪、角度精度大幅提升,毕竟驱逐舰缺了好的“眼睛”,再好的武器也白搭。
还可以看到,“崔贤”舰桅杆上的IFF天线增多,更多的IFF天线说明识别友敌的硬件冗余增加,利于复杂海域作战时减少误判。CIC系统升级换代,CIC是战情中心的意思,升级换代意味着更先进的作战管理系统,网络化作战能力一旦到位,舰只就能参与编队防空、联合作战与信息共享,这比单兵硬件提升更能改变战场表现。从纸面上看,这些改进让“崔贤” 号导弹驱逐舰看起来更加现代化了一些,更符合远洋作战需求。
不仅如此,朝鲜正在成体系进行驱逐舰的建设工作。“崔贤”舰首舰在南浦造船厂下水,2号舰在清津造船厂建造,此前翻船的也正是这艘2号舰,南浦厂据传正在建第3艘。
翻船这事尴尬归尴尬,但同时也暴露出,朝鲜真的在批量建造,不是光说不练。翻船是技术和管理稚嫩的证据,但“能造出第二艘”本身就是一个军工能力逐渐强大的信号。这背后折射的是朝鲜军工体系的韧性和持续运作能力。
朝鲜在东西两岸同时布局,覆盖黄海与日本海两个方向,形成了初步的系列化建造模式。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这艘“崔贤号”无疑是向美韩日释放信号。朝鲜的逻辑很清楚:展示硬件、展示存在、展示决心。
尽管理想很丰满,不过现实也存在一些骨感的地方。技术短板明显,翻倒事故、导弹发射可靠性、电子战与远洋作战能力,这些都还需要时间去验证。说白了,从“有舰”到“能战”,朝鲜还差得远。它的突破更多是阶段性的、象征性的,也就是说在对外宣传上确实是“一大步”,但在真正的远洋作战能力上,还不够成熟。
所以,朝鲜的这件大事告诉我们的,是朝鲜在军工上迈出了一步,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展示期、试探期,也是区域安全观察期。
美韩注视下,金正恩用亲自登舰,把这个信号放大到极致,让外界不得不认真看待朝鲜海军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的来说,“崔贤”级战舰的出现,标志着朝鲜海军在“硬件展示+系列建造”上有了阶段性突破,但从“纸面能力”到“实战能力”,仍有一条漫长的海路要走。金将军的这次登舰,不只是军事检查,更多的是对美韩的战略宣示。总之,这场戏才刚刚开幕,真正的看点还在后面。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