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岁的西班牙人安赫尔·伊达尔戈(Ángel Hidalgo)的本职工作是建材厂工人,但他因为热爱,会把自己有限的空闲时间都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经常在西班牙偏远的山区追踪各种野生动物。
一个月前他在安达卢西亚哈恩省的山区设置了一个相机,这个相机只要察觉有生物进入拍摄范围就会开始录像。
几天后的10月22日,他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查看拍摄到的素材。慢慢地滑动进度条,他突然瞪大了眼睛,一只白色的猫科动物掠过了镜头!他一开始以为是什么新物种,细看才认为这可能是伊比利亚猞猁,但他依然兴奋地要发疯!伊比利亚猞猁本就是非常罕见的物种,白色版本的更是堪称世界级发现!
不过拍得太不清楚了,估计不会有人认可,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寻找猞猁。
经过数周的寻找,伊达尔戈终于亲眼见到了魂牵梦萦的白色猞猁。那是一个阴沉的早晨,经过一夜的雨后,伊达尔戈像往常一样散步,突然看到远处一只白色的伊比利亚猞猁平静地坐在岩石间。
伊达尔戈真的很有分寸,他录下了十多秒的素材后就悄然离开了,即使再开心也不想再干扰猞猁。而且他也怕拍太多素材暴露了这只猞猁的所处位置。
2 白变症导致的这段视频登陆了世界各地的热搜,因为真的是世界首例发现白变症的伊比利亚猞猁。
所谓的白变是一种类似于白化病的基因突变,在白变症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都是比较常见的。差别是白变并不会像白化病那样导致几乎全部的黑色素丢失,只是会丢失一部分。所以白变症的动物眼睛还是正常的,并不会太影响整体的健康发育。你看这只伊比利亚猞猁的眼睛还是炯炯有神的,是琥珀色的,而且深色的耳簇毛和标志性的面部毛发都比较明显。
虽然对它健康不会影响太大,但确实让它变得很显眼,这会让它在狩猎的时候比较显眼,也比较不会被同类选择为配偶。最可怕的是,它们就更容易被偷猎者发现!所以现在西班牙官方和这个摄影师都守口如瓶,坚决不透露发现的具体地点,以保护它免受潜在的伤害或人为干扰。
但很多人,包括我,都还是相当担心有些偷猎者会找过去,毕竟类似的著名猫科动物个体被偷猎者抓走的案例真的很不少,那些人只看钱,其他什么生态价值啥的一概不管。
3 伊比利亚猞猁保护计划2001年的时候,IUCN估计全球伊比利亚猞猁在栖息的约125平方公里范围内仅存62只!数量这么稀少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偷猎问题导致它们数量减少后,近亲繁殖现象非常频发;另外栖息地的破坏和它们的猎物数量下降都使得它们数量快速下降。
这个物种在当时基本上是半只脚踏进棺材了,如果不赶紧想办法挽救,那是真是要完全灭绝了。
于是在欧盟LIFE项目提供的资金和后勤支持下,很多公共机构、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以及包括当地土地所有者、农民、护林员和猎人在内的社区成员开始通力合作,一项名为“LIFE LynxConnect”的项目开始实行。
他们着手维护生态,积极恢复地中海灌丛和森林栖息地,使得伊比利亚猞猁的主要猎物欧洲野兔(Oryctolagus cuniculus)数量快速增加。环境的修复也让其他物种得到休整,整个环境的生态系统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然后是迁地保护和异地繁殖计划,这些举措尽量避免了伊比利亚猞猁的近亲繁殖,促进了其遗传多样性的增加,使得该物种提高了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增加后,这些组织将伊比利亚猞猁引入了它们历史分布的地区,包括莫雷纳山脉、托莱多山脉、西班牙-葡萄牙瓜迪亚纳盆地和多尼亚纳等地理区域,使得种群进一步扩大。他们现在还计划将伊比利亚猞猁重新引入西班牙中部和北部的新地点。
通过这些持续了20年的行动,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数量显著增长,从2001年的62只成年个体增加到2022年的648只!如果算上幼年个体,现在总数量估计已超过2000只,栖息地范围扩大到5000平方公里!
伊比利亚猞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保护级别在2015年从“极危”下降到“濒危”,在2024年的6月份又从“濒危”降级为“易危” 。如果显著的成效,难怪这个保护项目被称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之一。
尽管灭绝风险有所降低,但伊比利亚猞猁种群仍然处于脆弱状态。它们仍然面临着威胁,就还是那些老威胁,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猎物减少之类的,但起码不太需要担心近亲杂交问题了。
不过研究者们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认为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现在有希望完全恢复!继续执行区域保护、物种重引入、打击偷猎、减少路杀和基因管理等措施的话,该物种有望在100年后完全恢复。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